从“指尖”到“心间” 润心立德育新人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11-22浏览次数:421

近年来,常州工学院积极探索网络思政育人新模式,成立校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有共鸣能共情 打造启智润心“金钥匙”

作为常州工学院应用统计专业2024级的新生,韩祺冉自踏入校门起,便对学校公众号精心打造的“身边榜样”栏目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作为该栏目的忠实粉丝,她发现原来在自己身边就有这么多值得学习的“大咖”:“我深受启发,这些身边的优秀人物崇德守信、勤学上进、勇于创新、自强自立,他们的精神力量是看得见的。”韩祺冉感慨地说。

常州工学院“身边榜样”栏目自开栏以来,针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先进团队进行深度采写,目前已经发布近150篇, “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身边榜样’中的一员,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去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韩祺冉满怀期待。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前,一条名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的视频在常工院学子中得到迅速传播和广泛点赞,它以深情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考研学子的坚韧与执着。这部作品被表彰为2023年度“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同学汇人气作品。在常工院,学子们正享受着触手可及的网络文化成果。学校致力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推送力度,与此同时,今年已推送近百条党纪学习教育“一图读懂”“每日一课”系列内容和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思维导图、应知应会知识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党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构筑青年精神家园 思政队伍能力大提升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李娜深入中车戚墅堰所,探寻常州工业发展的历史,她将这段集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于一体的过程精心制作成思政“微课”,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播放,受到了学生的追捧,“要让更多学生爱听、能懂、真信,进而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信息技术的融入,赋能“大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常工院以项目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打造出一批网络思政“金微课”,微电影《智造之路 如琢如磨》,获得“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短视频组二等奖。同时,学校积极推进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辅导员网络教育团队、学生骨干网络队伍、网评员队伍、专家网络指导团队等建设,组织线上线下多场专题培训,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化工作队伍,不断开拓网络思政建设工作新局面。

继“网”开来 打通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

“叮咚!您的网络安全指南已抵达”,作为学校首批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培育点之一,“青思汇”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团队深入学生,了解大家在网络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和关注热点,并撰写网文在公众号进行回应, 把“大道理”讲到学生心坎上。“学生既是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和受教育者,更是各项活动的策划者和思路提供者。学生关注哪里,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常工院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青思汇”负责人张巧凤表示。

用最接近青年的方式,引领青年思想、传播青年声音,引导青年学生参与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常州工学院在易班平台、“学事通”服务平台、b站、抖音、快手,微博、强国号等各类网络新媒体矩阵建设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充分运用互联网打通思政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网络思政工作可以实现教育载体的有效延伸,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既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是青年成长成才所需。我们将不断巩固和完善网络阵地,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教育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一环,在宣传思想文化内容的精准供给中,深化青年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内化和践行。”常州工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萍霞表示。

(文章来源:《常州晚报》2024年11月22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