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报全媒体讯(吴燕翎 陈丽鹰 常逸非 图文报道)台风过境,城市北翼,大学、高楼、公园、路网……一幅绿色、创新、活力、融合的图景正跃然而出。“欢迎大家来到‘三杰故里 红色名城’。”在常州工学院“常州三杰”广场前,来自各学院的近50名大一新生代表整装待发,回眸历史长廊,赓续红色基因;展望未来图景,凝心接续奋斗。
为帮助大学新生追溯常州历史底蕴、感受发展澎湃动力,上好来“常”第一课,9月21日,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青团常州工学院委员会共同举办的“青心聚高新 启航赴未来”——2024年常州工学院开学第一课暨“这‘理’长江·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吹响青春实践的集结号,开启逐梦未来的新征程。
第一站来到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新展示中心,“常高常新”的精彩故事和梦想未来,“六张高新名片”的生动成果和“创新、开放、大气、包容”的高新区精神,让大学新生们切身感受常州高新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因产业而强。在这里,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志愿者还介绍了“青春留常”政策,让大家全面了解常州构建全方位、多支点、可感知的“青春留常”工作矩阵。
驱车向北,长江之畔,长江大保护展示馆矗立岸边,工业遗址里的一砖一瓦记载着沿江生态的点滴变化,“常小燕”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志愿者正讲述着常州“腾笼换绿”和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今年暑期以来,常州工学院培养了一批骨干大学生作为“行走的思政课”导师,把理论课堂搬到游学过程中。现场,大学新生们共同布置了“我心中的长江”主题展览,在展馆内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供其他游客观赏。
作为常州市首个纪念渡江战役胜利的红色阵地,大学新生们在渡江一号馆内回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景,从《英雄船长秦长贵》一书中了解常州的英雄人物,汲取渡江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江面云屯雾集,远处传来阵阵机械轰鸣,常泰长江大桥宛若一条钢铁巨龙若隐若现,大学新生们在桥边的“长江一号”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近距离观摩这项“超级工程”的恢宏气势,也在高新区定制明信片上写下了对未来的期待,并投入时光邮筒。
来自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的新生孙爱鹏感叹:“感受到了常州以制造为支撑、以企业为地标、以创新为名片,并用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服务‘引才、留才、用才’,未来我会努力学习碳纤维专业知识,争取留在常州。”
“常小燕”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新成员、来自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陈语轩说:“未来我会跟随学长学姐的脚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奋力书写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当前,新北区针对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以“可听、可看、可品、可感”为设计理念,深耕中央厨房模式,充分整合辖区内的名人故居、红色景点、博物馆、公园、企业、文明实践阵地等各类资源,提供不同类型的实景式体验线路,让思政课“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文章来源:常州新闻2024年9月22日)
(视频来源:中吴网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