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07-25浏览次数:208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此次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常工师生迅速响应,在第一时间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郭魂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指引,明确了未来5年中国改革任务的目标方向,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总部署。通过学习会议精神,结合学院的发展,我们要组织全院学习,要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将全会精神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科学合理安排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内容;要结合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特色做好研究阐释工作,围绕新质生产力、新型举国体制等关键议题开展重点研究,努力做到各项工作“走在前,做示范”。

汽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蔡建文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会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技前沿,紧扣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将其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毛国勇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创新实践,讲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故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出电气学院声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贡献力量。

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杜文汉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学校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深入学习全会文件,做好立德树人核心工作,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绿色低碳发展急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 胡智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值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的需求,聚焦学校“产教深度融合、校城一体发展”的办学特色,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着力提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数智力量。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李书进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性战略部署。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此,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紧跟新工科的建设步伐,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质生产力驱动土木工程技术革新,加快探索智能建造人才培养路径,为服务国家新基建的伟大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陈荣军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分水岭。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民生需要,立足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以数学、统计和大数据人才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理学人才。

化工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 储云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展示了党中央的坚强决心和使命担当。会议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科研创新,培养更多高素质科技人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的一体化改革,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前瞻性学科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 李芸达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应当深知高等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从经济与管理学院角度,紧盯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目标,紧随常州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紧贴常州市推进“1028”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不断深化五育并举,持续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外国语学院院长 李静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外语人大有可为。在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我们常工外语人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融入到外语人才培养实践中,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声音作出新的贡献。

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谢燕红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人文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文化实践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这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应积极响应全会号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主动了解社会需求,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培养高质量人才。

师范学院院长 崔涛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统筹推进和深化改革。在育人方式上,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的培养。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办学模式上,我们需要探索更加开放的办学机制,如与国际接轨、引入社会资源等,以及创新教学模式,如采用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管理体制上,我们应明确各级管理职责,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些改革措施,就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加符合人民期待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徐茵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特别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作为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将紧跟党的步伐,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齐心协力抓好贯彻落实。面临国家战略需求、新质生产力提升等重大机遇,艺术设计高等教育面临新命题,我们要勇挑重担,全面部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有组织教科研、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等重要任务。大力培养具有前瞻意识、创新思维和跨领域协作能力的人才。开创社会服务新局面,推动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赫特福德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赫特福德学院中方执行院长(兼) 王文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作为举办工科类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工作者,我们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对标英国工程师标准,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水准的卓越工程师,造就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赋能助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熊焱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讲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故事,讲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校团委副书记(学生兼职)、21机一班学生 许扬: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后,我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谋远虑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全会强调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也为我们这一代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发挥出属于我们的创造力和活力,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国家建设和改革中去,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校三自委员会主任、22光电二班学生 周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来说,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国当前政策导向、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契机。会议的召开,不仅彰显了我们国家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坚定决心,也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和行动指南。对于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而言,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激励我们在学习道路上不断攀登,同时,也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发展战略,共同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

校长助理、校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主任、班级团支书、22数学二班学生 苗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精神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发展的紧迫性和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意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必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关注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属于我们常工学子的青春力量,争取成为“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的栋梁之才。

校学生会主席、21管二班学生 葛文琪:作为工商管理系的一名学生,我对全会精神的感悟是深刻的。全会强调的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我们将积极学习全会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大学生艺术团团长、21秘班学生 王梓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令我们广大新时代青年备受鼓舞、深感振奋。全会中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各项举措,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在新征程上,我辈青年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的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的激励下,内化实践动力,投身改革发展大局,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

(党委宣传部 糜泽敏、夏娴/整理 王萍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