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青春·韵味悠长 | 常州工学院学生观戏有感:传承民族瑰宝,青年一代在行动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06-09浏览次数:13

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四郎探母》、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林冲》、无锡市锡剧院《涓生之路》、扬州市扬剧研究所《郑板桥》、南京市越剧团《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并欣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的2024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如火如荼举行中。本次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1月。在此期间,各剧团将带着5部大戏,5台折子戏,共75场演出,走进全省60所高校,为学生带来精彩的戏曲表演和导赏讲解。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特别开展“戏曲进校园观后感征集活动”,学生可以围绕戏曲表演、艺术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书面表达。

6月5日,2024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昆剧经典名段折子戏专场走进常州工学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新老演员为同学们演绎了经典名段《孽海记·下山》《白兔记·养子》《玉簪记·琴挑》。同学们在观赏演出后有何心得体会呢?我们一起了解!


外国语学院 王艺璇:

这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我的心中徐徐展开,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当帷幕缓缓拉开,我仿佛瞬间穿越回了古代。演员们精致的妆容、华丽的服饰,无不让人眼前一亮。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独特的韵味和优雅,将故事中的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昆剧的表演不仅仅是声音和动作的呈现,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表达。在折子戏《孽海记·下山》《白兔记·养子》《玉簪记·琴挑》中,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凄美、忠义的伟大、人性的复杂,每一个情节都深深触动着我的心弦。看着演员们在舞台上尽情挥洒汗水,用精湛的技艺展现着昆剧的魅力,我不禁为他们的执着和热爱所感动。

这场昆剧折子戏进校园的活动,让我近距离地接触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形式。通过这次体验,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智慧。

走出剧场,那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表演依然在我脑海中回荡。我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我们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让昆剧以及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白兔记·养子》剧照

师范学院 丁辰艾: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学校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欣赏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昆剧折子戏演出。昆剧,作为中国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唱腔、身段和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

此次演出的主题围绕昆曲折子戏的经典剧目展开,表演了《孽海记·下山》《白兔记·养子》以及《玉簪记·琴挑》三个剧目。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白兔记·养子》,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让我感受到李三娘在面对丈夫被逼从军后一人生活、一人产子的无奈和绝望之情。舞台上,演员用悠扬婉转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身段,把观众的情绪都代入角色中,仿佛身临其境。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昆剧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戏曲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欣赏昆剧,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关注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师范学院 吴亦宁:

近日,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我有幸观赏了精彩的昆剧折子戏表演。这场演出不仅让我领略了昆剧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更让我对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理解。

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演,让我仿佛回到遥远的时代,沉浸感受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我最为欣赏的是演员们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例如第一折《孽海记·下山》中男演员束良老师的表演,呈现了独特的“蛤蟆形”表演风格,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女演员钱思好老师的表演则更加细腻,既有闺门旦的温婉,又有小花旦的活泼,两者之间的转换游刃有余,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这次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接触和了解高雅艺术的机会,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享受艺术的熏陶。我相信,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更能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活动现场,学生上台互动、学习

师范学院 钱潇潇:

此次观演昆剧折子戏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欣赏昆剧。演员们将角色形象生动地演绎出来,让观众深入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通过观看这三个折子戏,我深深体会到了昆剧的魅力,昆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观众对于昆剧的评价也普遍较高,认可它们的精彩演出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昆剧作品能够呈现给观众,并推动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和传承。

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 杨婷:

近日,我有幸在校园内观看了一场昆剧折子戏表演,《孽海记·下山》《白兔记·养子》和《玉簪记·琴挑》三部折子戏,让我深刻领略到了昆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首先,《孽海记·下山》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吸引了我。束良大师演的本无这个角色尤为出色,他的动作、表情和唱腔都精准地传达出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转变。特别是在表现本无决定回归尘世时,演员用颈部以欢快的节奏快速转动佛珠,佛珠仿佛成了本无情感外化的表现手段,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表演不仅展现了演员扎实的技艺,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角色的心境。

接着是《白兔记·养子》。这部折子戏讲述了一个家庭中的亲情故事,虽然剧情简单,但演员的表演却饱含真情,我感受到了昆剧在表现生活细节和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之处。这不仅让我对昆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生活中的亲情和友情有了更多的思考。

最后观看的是《玉簪记·琴挑》。这部折子戏以潘必正和陈妙常之间的爱情为主线,通过音乐、舞蹈和唱腔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两人之间纯真而美好的情感。演员们的表演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梦幻的世界。尤其是当潘必正弹奏《雉朝飞》曲求姻缘时,陈妙常回应以《广寒游》曲,两人的互动让我感受到了昆剧在表现爱情主题时的细腻与深刻。

整场表演下来,我深深地被昆剧的艺术魅力所打动。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承载了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通过观看这次表演,我不仅欣赏到了精彩的演出,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我认为举办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它让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昆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感受艺术魅力、提升审美情趣的平台。

总的来说,这次观看昆剧折子戏演出是一次非常愉悦和难忘的经历。我期待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够继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

(文章来源于交汇点新闻202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