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不出校园即可现场观看昆剧名段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06-06浏览次数:13


交汇点讯 6月5日,常州工学院的文化艺术中心传出阵阵掌声。当天,2024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昆剧经典名段折子戏专场来到这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新老演员演绎经典名段《孽海记·下山》《白兔记·养子》《玉簪记·琴挑》。

“在学校里看昆剧,我感觉和在剧院看昆剧不太一样,今天我们能够更加细致地看到老师们的表演。”在现场观看演出后,常州工学院学生周海怡兴奋不已地表达对这场演出的喜爱之情。

剧团离开剧场、走进高校,让师生们不出校园就可以现场观看昆剧名段,成为一种全新的观演打开方式。“‘戏曲走进校园’这种‘打开方式’,我觉得是接触昆曲最方便的一种形式。”在《白兔记·养子》中扮演李三娘的国家一级演员翁育贤表示,在平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一定有机会直接接触到戏曲,“所以如果走进校园的话,就能让更多的学生去欣赏昆曲、了解昆曲,这是挺好的出发点。”

“星月朗,傍四更,窗前犬吠鸡又鸣。哥嫂太无情,罚奴磨麦到天明……”随着翁育贤精湛的无实物表演,李三娘身怀六甲却受哥嫂虐待的悲惨遭遇牵动台下观众的心弦。常州工学院学生赵晶晶就很动容:“我小时候虽然看过一些昆剧的片段,但进现场观看还是第一次。今天的演出让我对昆剧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以后能更深入学习昆剧。”

近年来,常州工学院依托“第二课堂”,利用社会实践去社区教育机构等周边地区宣传推广戏曲等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了不少丰富多彩的社团与主题党团活动。“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比如这次昆剧折子戏进校园的活动,活动一发布,观众名额都已经抢光了。”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李娜介绍道,学校以本土非遗为载体,积极探索“非遗+美育”育人模式,开办非遗工作室等,正不断丰富和提质校园非遗传承活动。

周海怡在演出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周海怡和赵晶晶就是校团委非遗工作室戏曲坊的成员。2023年,周海怡参演的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还获得了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戏曲类传承奖。“‘穆桂英挂帅’这出戏唱做并重,也确实是非常难,我花了半年的时间,也只能说是基本上堪堪地表演完成吧。”周海怡谦虚地表示,作为票友,自己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推广弘扬戏曲文化。

在三折戏的演出间隙,苏州昆剧院精心设计了互动环节,周海怡和同学们上台跟随演员学习,穿戏服、学步法、甩水袖,充分领略戏曲表演的魅力。“这也是和我们平时在剧场演出不太一样的地方。”《孽海记·下山》中本无的扮演者束良表示,在学校演出可以通过一些轻松的、幽默的互动环节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也能近距离感受到同学们对戏曲的热爱。“在我们这一代,能有很多年轻的观众走进剧场、愿意来看我们的演出,我觉得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

(文章来源于交汇点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