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 常州日报 | 立足微电机产教联动 助推科教明星城建设 第A02版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3-30浏览次数:546

立足微电机产教联动
助推科教明星城建设



科技、教育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把科技的进步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科技的发展。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目前,我市部署“五大明星城”建设,科教创新是其中内容之一。科教创新需要立足常州产业、企业与高校,坚持经科教联动、政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走高校服务地方企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将技术、人才与创新有机融合,助力企业、高校发展与创新,助推常州打造科技创新明星城建设。

常州电机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集聚,已经成为我国三大微电机产业带之一,占比高达13.8%,其中电机产业已经成为丁堰和遥观的重要支柱产业,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21%、11%。电机及配套企业的产值每年按10%的速度递增,近三年总产值约为500亿元。但常州微电机产业仍处于世界电机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结构不完善,高精产品少。微电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增强技术含量是在竞争中最终胜出的不二法宝,但大多数企业没有独立的开发能力,生产的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二是配套不完整,生产成本高。电机的制造质量、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零部件质量和原材料性能,但常州地区的上游供应商数量较少,且技术、装备落后,未能达到相关产业的集聚效应。三是技术密集少,研发力量弱。常州大多数中小型微电机制造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较强的研发中心,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弱,现在还只是“加工基地”。四是技术人才少,创新能力弱。长期以来不太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技术的开发、吸收,从而使企业的发展缺少有力的支撑和发展活力。

综上,常州大部分电机企业研发能力不强,没有设立研究开发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应该借助高校的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技术发展与创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教创新。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以江苏省智能微电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州市电机工程学会等平台为依托,将常州著名的微电机企业建设成一个集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微电机技术研发基地,利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在微电机方面的技术储备和人才优势,为常州微电机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以平台作为纽带,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打造常州特色的微电机技术创新中心,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常州制造”到“常州创造”的过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校企合作为重点、创新创业为突破,将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链发展,有效对接微电机产业链、创新链和专业链发展的相关支撑及服务需求,推动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校,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为平台,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强调应用、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工业实际中创新育人方法与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育能力。通过引企入校、校企一体等多种合作方式,吸引企业与学校共建创新中心、研究院等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共用,技术和人才需求。

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为突破口,高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工艺创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将企业、产业和专业衔接在一起,  解决企业人才与技术短缺的困境。在服务地方企业的过程中,遴选服务企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重点建立电机产业专家库,长期为企业诊断把脉,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推进电机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的建设。

常州工学院“五大明星城”建设研究课题组毛国勇教授、博士

20200330A02_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