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坚持服务常州、扎根常州和贡献常州的办学定位,经济与管理学院坚持专业群对接岗位群办学,借助产教融合,主动融入、顺势而为,与常州本土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方位全过程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为高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进行了积极探索。 重构培养方案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基于“贴近产业需求,尊重个性发展”的“9775”理念,学院重构了实践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单项实验实训与综合性实践相结合、现场教学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个体实践创新能力。学院重构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增加研讨型课程,强化课内综合课程设计。通过校内教师讲课、产业教授讲座的方式,“一生一策”,营造学生自主发展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把实践创新能力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涵。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已有1项教改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有2项优秀教学成果获校级特等奖。工商管理专业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 多维螺旋递进 促学生个性化发展 依据“产—教—学、学—训—练、练—知—行”的实践教学规律,学院坚持就业岗位所需实践能力的“认知—技能—应用—创新”四层次、“实验—实习、操作—设计、培训—竞赛、创新—创业”四模块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拓展以双创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以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潜能、以社会实践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鼓励教授、博士等优秀师资参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市场调查—大创项目—科创竞赛—导师课题”相互衔接,开展撰写小论文和调研报告等项目训练,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大创项目和导师课题训练,促使学生深度参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从而强化学生创新能力。部分专业实行实践教学分阶段“一生一策”制。例如,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新生和低年级阶段,专业系安排视野宽、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在高年级阶段,为学有余力并对学术感兴趣的学生配备学术导师,指导学生把握前沿动态、聚焦科学问题,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2019年,学院“知一”学生团队的大创项目“常州星匠创意文化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凭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富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国贸专业学生团队参加第五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获得全国亚军。学院“志愿者服务小队”获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摄影奖,“知一”获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奖。 产教融合 多方多元协作育人 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产业发展布局,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多方协同合作育人形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到人才评价,都有行业与企业代表参与,切实将产教融合落实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学院要求每个专业至少要有一家深入合作的企业,以利于紧密结合岗位需求,根据行业动态及时改进教学管理,使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准确,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全方位合作。 目前,学校已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常运集团常州联运有限公司成为首家挂牌的产教融合基地。此外,还与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黑牡丹(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安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百胜集团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常州澳弘电子有限公司、顺丰物流(常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冠名班。坚持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合作课程,联合编写教学案例。目前已共同开设了“百胜经理人养成训练”“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推销实务”等校企合作课程;合作编写的案例“基于常州地区的安科电商品牌化经营之道”入围全国百佳电子商务案例。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钱明霞 曹 国 印富贵) |